cover

药师父圣号 - 佛教音乐

药师父圣号-佛教音乐.mp3
[00:00.0]感谢使用酷我音乐盒 [00:00.0]感谢使用酷我...
[00:00.0]感谢使用酷我音乐盒
[00:00.0]感谢使用酷我音乐盒
[00:40.67]佛教音乐 Buddhist music
[00:42.32]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00:53.35]公元前6~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
[01:04.02]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约在公元前 3世纪后,
[01:14.65]佛教音乐随着佛教逐步向亚洲和世界各地流传。由于民族、
[01:25.3]地域各异,佛教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吸收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
[01:35.93]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佛教音乐。
[01:46.46]约在东汉明帝年间(58~75)佛教传入中国。使来自印度与西域的
[01:57.21]佛教音乐,掺杂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因素,因而中国佛教音乐
[02:12.69]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或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02:23.31]《西河诗话》曰:“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
[02:33.99]入娑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
[02:54.85]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密七具佛曲、
[03:10.54]日腾光佛曲,入商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
[03:21.17]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说明这些佛曲已具有中国民族民间
[03:36.92]的风格特色。到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各宗派的繁荣,佛教音乐也达鼎盛阶段。
[03:57.82]佛教直接使用的音乐是赞呗(或称梵呗、梵文叫做“pāthake”),
[04:13.45]它以短偈形式赞颂佛与菩萨,其形式有独唱、齐唱或合唱,亦可有
[04:34.04]乐器伴奏。赞呗主要用于讲经仪式、六时行道(后带朝暮课诵)
[04:54.85]与道场忏法,有时也用于一般斋会。赞呗传入中国,由于梵音与
[05:15.51]汉语的结构不同,无论用梵腔以咏汉语,或用汉曲而歌梵声,
[05:46.58002]都有困难,故佛教初入中国,所译佛经甚多,而印度赞呗音乐
[06:12.3]未能得到广泛地传播与应用。中国佛教赞呗相传始于曹魏陈思王
[06:32.98]曹植删治《瑞应本起经》,制《太子颂》和《赕颂》(见《高僧传》卷十三经师论)。
[06:59.01]赞呗在中国六朝分为转读、梵呗与唱导 3部分。唐以前流行的赞呗有
[07:14.82]《如来呗》、《处世呗》、《菩萨本行经》,近代讲经改唱《钟声偈》、《回向偈》等。
[07:35.96]佛教另一使用音乐的场合为讲唱佛经的变文。变文又称唱文、讲唱文
[08:07.29]、缘起等,是一种说唱音乐。佛教认为其歌唱极为重要,《高僧传》曰:
[08:38.52]“转读之为懿,贵在声文两得,若唯声而不文,则道心无以得生;
[09:24.58]若文而不声,则俗性无以得生。”变文的说唱音乐,部分吸收了印度
[10:06.14]佛教音乐风格,同时也多采用中国民间音乐音调,如宋代乌龙山
[10:27.01]少康法师讲唱的变文“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不怨不怒,
[10:47.9]得处中曲韵”(《宋高僧传》卷二十五本传)。
[11:03.56]佛教寺院在一些佛教仪式和佛教节日中,常常利用乐舞和百戏,
[11:14.71]来宏扬佛教。《洛阳伽蓝记》载:景乐寺“至于六斋,常设女乐,
[11:26.04]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景明寺一千多佛像
[11:33.12]出街时“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
[11:44.82]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佛教音乐风格不同,北方雄劲爽利、朴素易懂;
[11:45.81]南方细腻艳逸、委婉曲折。北方系统以五台山寺庙音乐为代表,
[11:47.85]南方系统以峨嵋山寺庙音乐为代表。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
[11:48.17]一方面是由于佛教传派各异,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
[11:48.5]各地民间音乐风格不同的影响
[11:48.94]佛教音乐常使用的乐器,管乐器有笙、管、笛等,打击乐器有鼓、
[11:49.27]磬、钟、锣、铙、钹、木鱼等,也常使用琵琶、三弦等。
[12:00.0]佛教音乐的曲目,有些尚保留在当今寺院中。在敦煌杂曲中
[13:00.0]还保留一部分佛教鼎盛时期的作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