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第74集_萧红:致力于推行新文化 - 大吕文化听书&沐晨

第74集_萧红:致力于推行新文化-大吕文化听书&沐晨.mp3
[00:00.0]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4...
[00:00.0]本字幕由天琴实验室独家AI技术生成
[00:00.47]第42 集致力于推行新文化
[00:05.32]萧红和端木到了香港几天之后
[00:08.74]香港文化界变为萧红和端木在大东酒店举办欢迎会
[00:14.62]到会的大约有40 多人
[00:17.26]由林焕萍主持
[00:19.24]香港的文人们对重庆的文学创作情况非常的好奇
[00:24.37]萧红和端木便向他们介绍了一下重庆的文学创作情况
[00:30.34]并且还强调了重庆的战争情况的严重性
[00:34.63]非常不利于文学创作
[00:37.28]但重庆文学界人士的团结一致的精神还是令人敬佩的
[00:42.77]因此希望各位在香港的人士能够珍惜这样和平的局面
[00:48.56]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00:51.86]香港的文坛非常重视萧红和端木的到来
[00:55.94]在欢迎会的第二天
[00:57.71]还在丽报上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01:01.02]香港人权运动的倡导人、时代书店总裁周金文先生甚至慕名来拜访萧红和端木
[01:10.229996]周经文也是东北人
[01:12.33]早就听说过生死场的作者萧红的大名
[01:16.59]可惜一直都没有机会见面
[01:19.41]这次终于在香港有了见面的机会
[01:23.05]老乡见面甚是亲切
[01:25.51]相谈甚欢
[01:27.01]从此
[01:27.7]他们成了关系密切的好朋友
[01:30.85]香港的文学起步虽然晚
[01:33.369995]但是发展却是极快的
[01:35.770004]许多文人纷纷南下
[01:37.78]促进了香港新文学的快速发展
[01:40.93]尤其是报刊事业
[01:42.91]极大地促进香港地区的文人的思想
[01:46.479996]主要的报刊有矛盾
[01:48.91]叶灵凤先后主编的力报副刊言林
[01:53.29]戴望舒主编的星岛日报副刊星座交钱阳刚先后主编的大公报副刊文艺等
[02:03.45]这些刊物上都曾发表过多位作家的作品
[02:07.47]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02:09.78]此外
[02:10.41]香港文学的发展还表现在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02:14.82]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
[02:19.11]简称香港文协
[02:21.54001]这个组织成立于1939 年3月
[02:24.81]是由中共领导的
[02:26.58]成员主要以左翼作家为主
[02:29.4]四月
[02:30.15]萧红和端木洪良以中华全国文学会员身份登记成为香港文学的成员
[02:37.5]之后
[02:38.01]他们还参与了香港文学的换届选举
[02:41.61]共同与其他代表选出了第二届理事会成员
[02:46.24]九名理事包括乔木、乔冠华、许地山、阳刚、戴望舒、施蛰存、叶灵凤
[02:56.65]袁水、拍、狂神和徐驰五名候补理事有玛尔、叶君健
[03:04.78]端木红、梁林焕平、陆丹林和刘思慕
[03:10.45]端木还负责管理文艺研究班
[03:13.69]由此可见
[03:14.83]端木和萧红在香港文学界还是很有分量的
[03:19.42]很受重视
[03:20.98]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03:22.48]他们俩参加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03:25.78]三月
[03:26.62]香港的几所女子学院联合举办了纪念三八劳军由议会
[03:32.65]并在煎到养中女子中学举办座谈会
[03:37.0]座谈会的主办人想邀请几个知名的女作家来为广大女学生作报告
[03:43.6]首先便想到了萧红
[03:46.1]于是
[03:46.91]萧红和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等人参加了座谈会
[03:52.13]当晚讨论的主题是女学生与三八妇女节
[03:57.17]肖虹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04:00.71]他的发言也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04:04.67]5月11日
[04:05.87]萧红收到千岗的岭南大学艺文社师生的邀请
[04:10.85]希望萧红和端木参加他们第一次举办的文艺座谈会
[04:16.04]并且可以演讲关于抗战和艺术的问题
[04:19.9]对于这个问题
[04:21.13]萧红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04:23.95]在会上
[04:24.73]萧红的性质自然是很高
[04:27.19]关于这个问题
[04:28.51]他详细的进行了分析
[04:31.06]讲了很长时间
[04:32.47]但还是强调他以前的观点
[04:35.5]认为作家虽然没有到过战场
[04:38.23]但依旧可以写出好的关于抗战的作品
[04:42.13]因为抗战影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04:45.8]只要深刻的了解后方的现实
[04:48.89]写出来的作品也同样有价值
[04:52.22]萧红以香港为例
[04:54.11]向学生们阐释了这个道理
[04:56.66]在香港有许多爱国的文人志士
[05:00.11]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都和抗战相关
[05:03.71]只要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和阶层都熟悉
[05:07.4]那么就可以写
[05:08.9]还会写得很好
[05:10.16]在写作的同时
[05:12.02]我们既要了解现实
[05:13.76]又要认清过去
[05:15.32]还要了解写作的目的
[05:17.69]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在后方支持抗战工作
[05:21.65]还要认识到抗战也是有缺点的
[05:24.8]我们除了运用文字支持抗战
[05:27.71]还要纠正抗战的缺点
[05:29.93]这也是文字的责任之一
[05:32.33002]萧红的观点十分深刻
[05:34.88]他清醒认识到了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及纠正现实、改进现实
[05:41.72]因此
[05:42.47]在以后的文学作品中
[05:44.41998]他都有属于自己的尺度
[05:46.46]成就也更高
[05:48.44]在座谈会上
[05:49.46]端木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05:52.19]同样也具有进步意义
[05:54.59]关于抗战文学
[05:56.39]端木认为
[05:57.5]文学是不能离开人类的生活
[06:00.59]生活是什么
[06:01.79]就是现实
[06:03.2]端木还强调指出
[06:05.06]不能把抗战文艺和过去的文艺对立
[06:08.66]他们是同意的
[06:10.07]血统有如儿子至于母亲
[06:13.37]另一方面
[06:14.36]此地无银三百两
[06:16.31]要认清楚抗战的现实
[06:18.77]确立新的人生观
[06:20.81]不要消沉
[06:22.07]端木正确地分析了
[06:23.75]要写好抗战文学
[06:25.52]必须要联系现实
[06:27.08]依靠现实
[06:28.43]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06:31.21]此外
[06:31.87]端木和萧红就文艺的公式化、软性文艺、诗歌创作和文学的方言问题等表达了意见
[06:40.63]一默认为作家写作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06:45.55]一定是从心而发
[06:47.35]顺其自然
[06:48.52]要避免文艺的公式化
[06:50.8]注重写实的作品
[06:52.94]萧红则认为
[06:54.38]作家写作要尽量避免运用方言
[06:57.65]否则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思考
[07:00.83]但是在对话中可以运用方言
[07:03.92]假若作家有意向某地区的读者进行宣传
[07:08.09]应用方言也是无妨的
[07:10.92]5 月12 日
[07:12.0]萧红和端木出席了皇子纪念音乐欣赏会
[07:16.65]这是由香港文学和中国文化协会为了纪念音乐家黄自逝世两周年而举办的
[07:24.9]六月
[07:25.65]香港文学为了培养新的文学人才和抗战知识分子
[07:30.69]举办了为期长达两个月的文艺讲习会
[07:34.95]端木是主讲教师之一
[07:37.23]其他的教师还包括许地山、戴望舒、乔冠华等人
[07:42.84]萧红则负责为文学青年举办一些讲座
[07:47.74]8月3日
[07:49.0]萧红出席了在香港孔圣堂里举办的今年鲁迅先生诞辰60 周年的活动
[07:56.32]并创造了哑剧民族魂鲁迅
[07:59.77]十月
[08:00.52]萧红和端木又出席了香港文学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四周年的活动
[08:07.27]大会举办得很隆重
[08:09.13]表现出了人们对于鲁迅先生的怀念
[08:12.61]在萧红刚刚抵挡的这半年
[08:15.37]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08:17.56]他一直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08:20.68]积极的宣传自己的文学思想
[08:23.65]培养抗战的文学青年
[08:26.02]致力于推行新文化
[08:27.91]为香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