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禾下乘凉梦 - 胡子

禾下乘凉梦-胡子.mp3
[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
[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00.65]第一集
[00:04.31]我每天想的主要的还是日思夜梦
[00:09.52]梦
[00:10.12]希望这个产量很高
[00:12.88]我叫做禾下乘凉梦
[00:17.09]就是我的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
[00:20.42]长得比高粱还高
[00:22.67]岁则捣碎
[00:25.1]比扫帚还长
[00:27.4]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00:30.76]好高兴
[00:32.76]我就跟我的助手们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00:39.55]这是
[00:41.13]袁隆平说过的话
[00:45.07]1960年的夏天
[00:47.66]湖南安江的稻田里
[00:50.18]一株水稻让过路的青年教师停下了脚步
[00:56.56]这株水稻穗大粒多
[00:59.37]在层层稻田里显得鹤立鸡群
[01:03.43]随风摇曳
[01:06.42]偶遇瞬间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灵感
[01:12.03]从这一刻起
[01:14.31]中国的稻田里便上演了一段历经半个世纪的传奇
[01:24.78]这位青年教师叫袁隆平
[01:32.21]1930年9月
[01:34.67]袁隆平生于北平
[01:37.7]祖籍江西德安
[01:41.08]他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度过的
[01:46.94]随父母颠沛流离
[01:49.729996]辗转于祖国各地
[01:52.28]受尽苦难
[01:54.83]任谁也无法想象
[01:57.7]昔日那个看起来有些笨手笨脚的孩子
[02:01.72]日后会成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02:08.53]解决全球十几亿人的饥饿问题
[02:14.91]1949年8月
[02:17.43]19 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
[02:21.28]考大学时
[02:22.54001]他想要学奴
[02:24.38]但父母都不赞成
[02:27.25]袁隆平说
[02:28.9]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02:31.84]没有农民
[02:32.59]种田还谈何生存
[02:36.13]最终说服了父母
[02:39.17]毅然回重庆去读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02:45.77]他说
[02:47.31]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02:49.98]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02:54.74]1953年8月毕业
[02:57.26]袁隆平到湖南省农业厅报道后
[03:01.04]就坐着烧木炭的汽车
[03:03.17]一路颠簸
[03:04.88]到了离前阳县城安江镇四公里的安江农校
[03:11.62]这一呆就是16年
[03:16.11]此间
[03:17.67]袁隆平一面教学
[03:19.8]一面从事生产实践
[03:22.47]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03:25.83]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03:30.57]他见过饿殍遍地
[03:33.83]听过无数次金元宝
[03:36.26]比不上两个馒头
[03:39.1]于是
[03:39.88]他许下誓言
[03:42.54001]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
[03:46.86]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03:52.84]1960年7月
[03:55.43]通过天然杂交稻的启发
[03:58.29001]袁隆平意识到
[03:59.67]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04:05.9]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的袁隆平
[04:10.1]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稻株
[04:17.78]在60 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
[04:21.47]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后1966年2月
[04:27.14]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科学通报上
[04:31.22]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04:33.72]水稻的雄性不育性
[04:36.91]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及雄性不育系
[04:42.88]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
[04:47.43]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优势的设想与思路
[04:53.31]由此拉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
[05:02.04]1973年
[05:04.5]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
[05:08.83]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做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发言
[05:19.0]正式宣布又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05:24.63]此后
[05:26.0]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
[05:28.91]后在中国遍地开花
[05:31.64]结果
[05:33.46]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
[05:37.84]1976年231 公斤
[05:41.75]1984 年358 公斤
[05:45.82]1998年424 公斤
[05:50.9]1996年
[05:52.76]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
[05:57.22]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
[06:01.54]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
[06:03.73]通过形态改良和优势
[06:06.28]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06:08.65]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
[06:12.73]不断刷新亩产
[06:18.07]2000年
[06:19.96]袁隆平团队培养出两优培九
[06:23.84]实现一级目标
[06:26.52]2004年又突破了亩产800公斤
[06:31.24]提前实现了二级目标
[06:34.35]可他对产量永远不满足
[06:37.44]接着提出了2015 年三期900公斤
[06:41.73]2020年四期1000公斤的新目标
[06:47.06]2011年三期目标告破
[06:50.9]2014年四期目标达成
[06:55.25]她又提出了五期目标
[06:58.07]每公顷产量16 吨
[07:01.77]袁隆平曾说过
[07:03.87]从理论上讲
[07:05.4]水稻亩产量最高可到1500 公斤
[07:10.19]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前
[07:12.35]他恐怕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07:18.05]2018年9月
[07:20.49]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
[07:23.92]实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1152 .3 公斤
[07:28.99]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产量的世界记录
[07:33.66998]到了2019 年初
[07:36.04]超级稻计划的武器目标已经全部完成
[07:40.6]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 00 公斤
[07:52.58002]2020年11月2日
[07:55.87]袁隆平领衔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早稻加晚稻亩产达到1530 .76 公斤
[08:07.55]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三千金的公关目标
[08:16.07]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08:18.89]这个梦
[08:19.73]袁隆平惦记了一辈子
[08:22.86]也探索、实践了一辈子
[08:26.88]在培育杂交水稻这条道路上
[08:30.06]他从未懈怠
[08:31.95]无论收获再大再多的荣誉
[08:35.1]他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
[08:38.07]为一生追寻的禾下乘凉梦而不断耕耘
[08:44.28]这位老者
[08:45.39]一颗赤子之心
[08:47.43]对这片土地
[08:49.54]爱得深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