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金晨·1958]“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从《为您服务》到《夕阳红》 - 国家人文历史&成长

[金晨·1958]“中国荧屏第一人”沈力:从《为您服务》到《夕阳红》-国家人文历史&成长.mp3
[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
[00:00.0]本字幕由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独家AI字幕技术生成
[00:26.98]观众朋友您好
[00:28.81]我们在上次的节目里
[00:30.19]阿阿讲到了怎么样搞好膳食平衡
[00:33.88]您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
[00:35.14]这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性电视节目主持人沈力在为您服务
[00:40.87]节目中的开场白
[00:43.54]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
[00:47.64]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00:50.19]改革开放刚刚开始
[00:52.89]当时电视频道并不多
[00:55.38]大部分是新闻节目和专题片
[00:58.41]中央电视台为加强与观众的联系
[01:01.95]决定把一个不定期播出的节目为您服务改成固定名称、固定播出时间、固定主持人的栏目
[01:11.729996]这是央视第一个
[01:13.29]也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实行三固定的栏目
[01:18.18]节目播出后
[01:19.29]收视率一度仅次于新闻联播
[01:24.03]为您服务
[01:25.08]对当时的百姓意味着什么呢
[01:28.5]沈丽是怎样认为的
[01:31.08]下面让我们听听沈丽当时的心声
[01:42.65]那时候互动不像现在有手机和网络那样方便
[01:47.240005]那时候的互动基本是单向的
[01:50.39]我主要是通过信件
[01:52.96]观众在信里无话不谈
[01:55.3]什么都愿意说
[01:56.68]非常的热情
[01:58.39]我就反馈老百姓的话
[02:01.1]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指名道姓了
[02:04.85]比如说西安有一群观众签名来信
[02:08.99]说那时候录音机刚开始
[02:11.84]我们很多人上夜班
[02:13.7]旁边的百货公司老放高音喇叭
[02:17.39]白天我们休息不了
[02:19.28]然后我就找科教片截取一段讲什么叫分贝超过多少分贝
[02:25.94]对人有什么影响
[02:27.8]我不懂
[02:28.58]我就找科教片放一段
[02:30.68]然后我就把信息公布了
[02:33.17]然后过了一些时候
[02:35.27]观众来信就说你内节目播的第二天内高音喇叭就停了
[02:41.54001]我觉得很欣慰
[02:43.73]虽然我们的节目小
[02:45.65]但是我们同样能发挥我们的作用
[02:48.95]你只要真诚的为老百姓服务的话
[02:52.01]总会收到效果的
[02:57.68]嗯
[02:58.28]嗯
[03:01.66]主持为您服务时
[03:03.43]沈丽已经50岁
[03:05.41]离退休还有五年的时间
[03:08.71]对于这样一档全新的栏目
[03:11.23]对于他本人和电视台都是一次挑战和尝试
[03:16.26]现在请刘国新老师为我们讲讲沈丽的故事
[03:24.38]沈丽的身世不简单
[03:27.06]他原名沈丽环
[03:29.37]是晚清名臣沈桂芬的后人
[03:33.15]1949 年才16 岁的沈丽就背着父母偷偷的离校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03:41.58]南下工作团
[03:43.2]后来又调入解放军总政歌舞团
[03:46.86]1957年
[03:48.33]沈丽转业
[03:49.62]并考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
[03:54.18]一年之后
[03:55.38]沈丽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03:59.15]当时
[04:00.29]中央电视台还叫北京电视台在实验播出前
[04:05.38]电视台要选拔女播音员
[04:08.41]沈力也参加了选拔
[04:10.51]他只对着镜头读了段稿子
[04:13.39]结果就被录用了
[04:15.4]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04:17.76]手持话筒
[04:18.72]什么都没有
[04:20.25]一间60 平方米的办公室被一分为二
[04:25.26]里面是导演兼监视器上播着新闻篇
[04:30.6]沈丽站在外面
[04:32.79]一边透着玻璃看新闻篇
[04:35.34]一边播新闻
[04:37.41]在电视台初创的一年多时间里
[04:40.59]台里一度只有沈丽一个播音员
[04:44.25]他一个人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国内、国际新闻、文体节目、专题节目、D 播音以及大型文艺晚会等的转播任务
[04:56.76]每天值班报幕
[04:58.74]节目中间衔接处的串联到节目
[05:01.71]最后的下期预告与观众再见
[05:04.95]祝大家晚安
[05:06.36]常常忙到深夜才下班
[05:09.49]与这种体力上的辛苦相比
[05:11.95]精神上的压力更大
[05:14.52]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尚不成熟
[05:17.34]节目无法采取预录的形式
[05:20.31]只能依靠实时直播
[05:23.08]沈丽
[05:23.47]之前是播音员
[05:25.03]可以拿着稿子念
[05:26.65]但到了电视直播就完全不一样了
[05:29.62]全是直播
[05:30.91]不光要聂还有图像
[05:33.46]观众看得见
[05:34.51]他那个时候还没有提词器
[05:37.06]沈丽只能背稿子
[05:38.68]把一天要说的话全背下来
[05:41.26]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床背稿子
[05:44.44]备好一个扔一个
[05:46.36]要重播的话呢
[05:47.77]再捡起来熟悉熟悉再去说
[05:50.59]压力相当的大
[05:52.68]可是沈丽不仅完全胜任
[05:55.62]还对自己提了新的要求
[05:57.9]尽量做到脱稿目光与镜头交流
[06:01.98]他的这种播音风格影响到了后来包括倪萍、赵忠祥、敬一丹等众多的央视主持人
[06:12.45]1974 年
[06:14.31]由于沈丽的声音比较柔和
[06:17.37]不符合那个特殊年代激昂高亢的要求
[06:21.98]他主动提出改行到专题部做一名编导几年的编辑工作
[06:28.1]对他之后
[06:29.57]做好为您服务
[06:31.1]这个栏目帮助非常大
[06:33.76]80 年代初
[06:34.9]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
[06:37.9]电视节目除了新闻播报与宣传
[06:41.05]更要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功能
[06:44.91]这对节目定位和主持人有了新的要求
[06:48.78]就是要从高高在上转变为平易亲切
[06:53.25]中央电视台于是决定增加一档更接地气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07:00.12]这就是为您服务
[07:02.1]当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陈汉元找到沈丽
[07:07.8]希望他来领导并主持为您服务
[07:11.61]1983 年
[07:12.84]元旦为您服务开播之后的28 年里
[07:18.09]每个星期日晚上
[07:20.01]沈丽都会出现在电视屏幕
[07:23.41]亲切的跟观众打声招呼
[07:25.9]接着开始唠家常
[07:28.0]解答问题
[07:29.35]从电视机怎么选到喝茶有哪些讲究衣食住行
[07:34.75]面面俱到
[07:36.44]节目播出后
[07:37.85]老百姓喜欢的不得了
[07:40.19]这个只有15 分钟的小栏目开办后
[07:43.79]五个月内就收到了13000封观众来信
[07:49.22]90%是寄给沈力的
[07:52.96]当时观众感叹
[07:54.91]这节目太有用了
[07:56.83002]讲的都是平常用的着的东西
[08:00.47]节目播出十年后
[08:02.18]已经离休的沈丽又被央视返聘
[08:05.54]担任一道面向中老年观众的新栏目夕阳红的首位主持人
[08:12.21]创办仅半年时间
[08:14.67]夕阳红就和东方时空一起成为中央电视台白天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病
[08:22.89]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大优秀栏目之一
[08:27.78]深受观众喜爱
[08:30.65]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女性主持人
[08:34.25]沈力完成了主持人的定位转型
[08:37.82]那就是从我播你看变成我播你想看的沈利用实践时刻履行着为您服务
[08:46.97]这个理念
[08:48.32]一次他看到一个关于他的稿件中写到
[08:52.55]有一天我走在路上
[08:54.86]一位观众认出了我
[08:56.78]沈丽立刻把它改成
[08:59.06]有一天
[08:59.9]我走在路上
[09:01.34]遇到了一位观众
[09:03.59]改动虽小
[09:05.09]但足以看出他的仔细与谦逊
[09:09.11]沈丽曾这样总结自己的电视生涯
[09:11.99]主持人
[09:12.5]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09:15.05]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09:17.6]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09:19.64]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09:22.75]2020年7月
[09:24.97]沈丽离开了我们
[09:27.66]但他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电视人
[09:30.9]连同为您服务
[09:32.67]夕阳红一起载入了中国电视史
展开